近日,有家长反映,济宁邹城千泉小学,一年级新生共16个班级,其中有9个班的近500名学生,因教室不够用,只能在体育馆搭建的临时板房中上课。
多名家长称,孩子入学后发生头晕、流鼻血等现象,怀疑板房建成时间短,空气中含有甲醛,要求回归正常教室。对此,校方称,检测报告证明,消防及环保一切正常,但未予公示。当地教育局回应,城区发展与学校规划不匹配,才导致学生数量过多,目前正在搭建新教学楼,同时分流学生。
小学新生在板房上课
千泉小学位于邹城市东城区,归属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,为公立小学。据了解,东城区属新城区,近年发展较快,千泉小学虽是新校,但口碑不错。
一年级新生小丘(化名)的母亲李女士告诉记者,此前,他们通过网站报名入学,但直到开学的前一天,即8月31日下午六点,学校才张贴了孩子的分班信息。
9月1日一早,李女士带着孩子报到,按照老师的指引,向校内走去,“但我们进的却不是教学楼,而是另一侧的体育馆。”李女士说,她看见,馆内板房教室外,挂着教室的铁牌,“这证明我没有走错。”
“可这不是正常的教室,像用铁皮围起来的,馆里还有味道。”李女士说,很多家长和她一样,一头雾水,此前他们并未接到这样的通知,“但老师说,这只是过渡的教室,为期大约三个月。”
看着孩子们走进教室,李女士说,她虽然有点别扭,但还是把孩子留下了。当晚,孩子回家后却称,“教室内有味道,熏的我头疼,有点恶心。”李女士怀疑,板房在完工之初便投入使用,空气中可能留有甲醛,因此影响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,便不愿再送孩子去上课。
有学生称“不舒服”
记者了解到,该校一年级共16个班,其中,1班到9班的学生在体育馆里上课,剩余学生则在教学楼内。
昨日,记者来到现场看到,体育馆位于学校操场旁,与教学楼相隔并不远,有东西两个出入口相对应。正如家长所说,馆内两侧,依靠原有墙壁(有窗),搭建了十个房间,每五个连成一片,高度未达馆顶。其中,九间是临时教室,一间为教师办公地点。记者用手敲打,墙壁发出了“咚咚”声,但仅凭肉眼,无法判断所用材质。教室中,除多媒体黑板、空调等,还有一台“紫外线负离子空气消毒器”。记者看见,入口的地面上,有几盒拆开的“高温竹炭”,现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,“竹炭是应家长要求买的,其实空气没问题。”
但除李女士外,其他家长也声称,在体育馆待久了,会头晕。有家长称,孩子入学后,流了鼻血,甚至不止一次,“我们怀疑,空气里有甲醛或者其它气体。”
随后,一位家长拿出当地人民医院的检测报告单,其中,白细胞、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四项略微超过了参考范围,而血小板的数值为426,其参考范围为101—320。
记者询问了几名学生,有孩子说,她没有闻到味道,但也有孩子表示,“有味道,闷得慌,不舒服”。
学生可分流至其他学校
校内一位工作人员解释,其他教学楼内,也有孩子流鼻血,属个别现象。其称,临时教室在8月28日搭建完成,他们已让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,一切合格,并交给执法部门。
“甲醛无色无味的,真有甲醛,你是闻不到的。”但当家长要求观看检测报告时,该工作人员说,“不用看,都合格,就算我给你看,你也不能拍”。他表示,这是担心有人在网络上篡改数据,引起舆情。
另外,临时教室的使用时间,也由原定的三个月逐渐延长到半年,或者一年。“我们不能接受。”家长说,体育馆面积小,孩子下课后,活动空间不足,甚至连卫生间都不够用。
“为什么招生会多出这么多人?”家长们觉得并不公平,“是否有其他学生非正规招生渠道入学?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在教室,我们的孩子就要在板房呢?”
针对现有情况,校方给出了几种解决方案,如学生不愿留在临时教室中,可选择分流至其他学校校区,并提供了三四处校区。
校内一位老师透露,其班上,已有三位学生转学离开。另一位老师称,去年,校内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,大约多出了两个班的学生,“不过后来解决了”。
新教学楼即将建设
记者电话联系到该校校长,其表示,“因东城区发展较快,买房的人太多,才出现了这种情况。”他介绍道,临时教室为钢架结构,防火板搭建。
邹城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已经检测过教室的安全、环保、消防的问题,完全符合标准,不然不会让孩子进入的。至于家长要求将检测报告公布出来,我们将汇报给领导。”
其称,目前,已根据家长意愿,统计出大约80名学生,将分流至兖矿技术学院校区,“技校的人已经搬走了,校区也归二实小管理。”其他孩子可选择分流至护驾山校区等,或是留在临时教室内。
至于招生人数过多的原因,其解释,“学校为前期规划,但周围高层越来越多,城区的建设与学校规划并不同步,所以有了这样的矛盾。”该负责人说,学校新教学楼建设的规划图已完成,马上动工,“一是为了解决大班额的问题,再考虑到家长的要求,尽量让孩子少跑路,就近上学,才搭建了临时教室,而且,学校里所有能使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教室。”
(来源;山东商报)